【阶层跃迁】阶层跃迁的陷阱,底层人民在哭泣!

【www.yinlingw.com--个股数据】

  本文系专栏作者“财妹钱铺”原创作品,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官方立场,转载请联系作者授权。

  1592亿!13天>18天!

  京东宣布了今年618购物狂欢节的数据1592亿元,比去年的1199亿元,增长了32.78%!

  天猫13天的营收超过去年18天的总金额!

  今年618比去年的双11,还要疯!还要狂!

  越疯狂,越让人感到后背发凉,殊不知,有一群人将陷入无底深渊。

  超前消费的疯狂

  无论是在京东还是天猫购物,都可以使用一种叫做“花呗”和“白条”的东西支付。

  蚂蚁花呗发布的《2017年轻人消费生活报告》指出,在中国近1.7亿90后群体中,开通花呗的人数超过了4500万,即平均每4个90后就有1个使用花呗;而在购买手机时,76%的年轻用户会选择分期付款。

  花呗、白条的本质都是小额消费贷款,不用开户、不用手续费、不用工资证明,只需要你在淘宝、京东消费就有一定的额度。

  本文系专栏作者“财妹钱铺”原创作品,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官方立场,转载请联系作者授权。

  1592亿!13天>18天!

  京东宣布了今年618购物狂欢节的数据1592亿元,比去年的1199亿元,增长了32.78%!

  天猫13天的营收超过去年18天的总金额!

  今年618比去年的双11,还要疯!还要狂!

  越疯狂,越让人感到后背发凉,殊不知,有一群人将陷入无底深渊。

  超前消费的疯狂

  无论是在京东还是天猫购物,都可以使用一种叫做“花呗”和“白条”的东西支付。

  蚂蚁花呗发布的《2017年轻人消费生活报告》指出,在中国近1.7亿90后群体中,开通花呗的人数超过了4500万,即平均每4个90后就有1个使用花呗;而在购买手机时,76%的年轻用户会选择分期付款。

  花呗、白条的本质都是小额消费贷款,不用开户、不用手续费、不用工资证明,只需要你在淘宝、京东消费就有一定的额度。

  从花呗和白条几千块钱的额度就能看出,目标人群是资金有限、冲动消费的大学生、月光族等群体。

  当然,有很多人使用花呗、白条的原因仅仅是利用免息期,这部分人不是我们讨论的群体。毕竟京东、天猫赚的不是这些人的钱。不然蚂蚁金服估值1万亿从何而来?

  有一组数据显示,中国大学生的人均年消费能力已达到近20000元,年消费总额达到6000亿,超过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水平的50%。

  这数据可是吓了我一跳。这只能说明一个情况:大学生除了向爹妈要钱,还向其他人或者机构借钱。

  上面所说的花呗、白条就是其中的2种借款渠道,当然还有被诟病的现金贷。

  2015年到2017年期间,现金贷行业经历了爆发式增长。《2018现金贷行业研究报告》指出借款人年龄在20-30岁之间占了样本的50%,贷款额度在500-5000元之间。

  花呗、白条、现金贷那几千块钱的额度诱惑着大批大学生、月光族从一支口红、一支手机开始步步陷入超前消费的泥潭中。

  谁在鼓吹消费升级?

  大家都知道,中国人最喜欢存钱。

  但到了最近三年,整个大环境都在鼓吹消费升级,甚至将消费与身份、阶级、智商等等联系在一起,极力推广“消费至上主义”。

  谁在主导这场戏呢?环顾中国经济大环境,或许你就很理解了。

  我国GDP增长主要依赖3辆马车——消费、投资、出口,但已经垮掉了两架马车。

  在经济下行、债务累累的阶段,投资部分中的基建、固定投资已经逐渐失去了原有的推动力,房地产也终究会走向“楼冻”阶段。出口方面,因为欧美逆全球化的趋势和贸易战的开展,出口贸易也是一路下滑。

  扩大内需已成为推动GDP上涨的唯一路径,于是我们就能看到花呗、白条、现金贷等信用支付品涌现,伴随而来的是“消费升级”的舆论导向。

  谁在操纵这场消费盛宴的方向盘,我想聪明如你,猜也能猜出来。

  还有一个例子可以佐证这一猜想,我们来看看信用卡的情况。

  2017年1月1日起,央妈实施信用卡新规。央妈表示,之前,信用卡对鼓励消费、扩大内需的作用未得到充分发挥,现在信用卡新规给予了银行信用卡定价的自主权。

  这一新规,可以说给各个银行放了一条生路。

  我相信大家在今年以来,会经常收到各种银行的短信或者电话,提醒你可以办理多少额度的信用卡。

  强势粗暴推广信用卡也确实取得了很大的成绩。

  今年一季度,我国信用卡人均持有数量达到了历史最高值——平均每人0.44张,与2017年底相比,增长了0.05张。2017年,信用卡发卡数量共计5.88亿张,同比增长26.35%,创下了历史新高。

  看到这个数据,我震惊了。人均增加0.05张是什么概念?按照13.9亿人口计算,短短3个月,信用卡数量增加了将近7千万张。

  按照今年第一季度银行发卡的趋势,我预测到今年年末,信用卡的数量增幅又要创历史新高了。

  有趣的是,2017年,现金贷极大可能性地开垦了中国底层贫瘠的征信。但到了年底,监管的介入又让行业昙花一现。紧接着,作为收割者的银行又在这个时候强势进入。

  中国社会似乎正在上演一场“买买买”的大戏,很多人在舆论的鼓吹下,毫无节制地买买买。而大学生、月光族人群是这场大戏中最可怜的人群。

  底层人民在哭泣

  买买买之后,真的能还还还吗?

  来看看一组数据吧。

  2018年第一季度,信用卡逾期半年未偿信贷总额已经达到711.48亿元,而2010年,这一数字仅为76.89亿元,8年时间增加了整整7倍!

  另外,类似“裸贷”、“欠债自杀”、“学生骗贷”的新闻,每隔一段时间都会出现。

  可以看出,一个高储蓄的中国正在慢慢走向个人消费的高负债,而高负债的背后也隐藏着一个个悲剧。

  现如今,已经没有几个大学生不使用花呗的了,先透支花呗,然后为每个月9号的还款日焦头烂额。

  有一份报告指出:中国大陆的消费者购物过剩现象突出,有82%的受访者表示看到别人穿好看的衣服也想买一件,72%的受访者表示看到社交网络上的穿搭文会引发购买的欲望;49%的受访者表示会因为偶像代言产品而冲动购买一些不需要或不适合的东西。

  可以看出,大多数年轻人有庞大的消费欲望,秉着“他有的,我也要有”的观念而过度消费,这也导致他们负债累累。

  当还不起债务时,面对催债的压力,一部分会选择向父母求助,而这也加重了家庭负担,而有一部分人却也选择结束生命来躲避债务。

  前段时间,闹得沸沸的“妥菲菲自杀事件”或许大家都知道吧。全家3人因为债务原因而选择两次自杀,这不免给所有过度负债的人敲响一个警钟:

  人心一旦被欲望所吞,不顾及自己的能力,就容易盲目负债,无力负债的结局注定是悲惨的。

  阶层跃升的陷阱

  无论是谁在鼓吹“消费升级”,从本质上讲,是这些年轻人陷入了“阶层跃升”的陷阱。

  在一二线城市,消费不再仅仅满足一个人对于生存的需要,而是使人获得标签价值。

  通过购买某些物品、某种文化产品等等,自以为就能将这些东西含有的标签贴在自己身上,从而希望获得他人尊敬,来完成阶层的跃迁。

  但这里有一个陷阱就是:跨越阶层的鸿沟,不是仅仅靠这些物质来跨越的。但对于缺乏判断的年轻人而言,模仿他们的生活方式是一条阶层跃升的捷径。

  从本质上讲,这是一种炫耀性消费。

  当阶级被消费标签妖魔化之后,消费脱离它的基本功能,而具备一种攀比的作用。在现代社会,鄙视链一直存在,有钱有文化的鄙视没钱有文化的,有钱无文化的鄙视无钱有文化的。

  这种鄙视链的存在,也让很多年轻人心有不甘、羞于接受。在他们眼里,如果你不按照主流的生活方式生活,很难被一些人接纳。

  还记得那个相亲时穿某国产品牌运动鞋,而被相亲对象鄙视的理工男吧?从收入和消费来看,这个理工男属于现实生活中的“经济适用男”,然而他的消费观却被狠狠羞辱了一番。

  还有一个例子:有网友问,七夕送女朋友什么礼物比较好,200元以内。有个回复点赞最多:不如送她一个自由。

  200元是这个网友的消费能力,本无可厚非。但在很多人眼里,这意味着“寒酸”、“抠门”、“Low”等等各种标签。

  不可否认的是,用来评定阶层的标准越来越单一,而消费是最简单、最直接的展示方法。

  这就导致很多大学生、月光族拼命通过消费来展示自己,希望能从同阶层的人眼中获得尊重、羡慕,更希望能从上流阶层的人眼中获得认同、许可。

  人一旦深陷消费的漩涡就会停不下来,疯狂的欲望通过消费被满足,让人脑多次产生多巴胺,让人感到兴奋、感到满足,并渴望下一个刺激到来,陷入死循环。

  现今社会诱惑太多,而人贵在克制。

  每个人都拥有支配生活的自由,每个人都可以选择不被消费主义裹挟和异化。凭着物质来定义一个人的自身价值本来是一件愚蠢的事情。

  唯有回归消费本质,考量物质最基本的作用,才能提高生活品质,真正做物质的主人。

  真正能让一个人成长的,绝对不是物质就可以带来的,而是学会克制过度的欲望。这个过程注定是痛苦的,而这种痛苦却能让你的人生长出一朵漂亮的花!

  你愿意承受这种痛苦吗?

  -END-

 

     微信公众号:财妹钱铺( ID:caimqp)

  将借呗额度提升至5万的最全攻略,关注:财秘笔记,回复“借呗”获取。

本文来源:https://www.yinlingw.com/gegu/14675.html

阶层固化 阶层划分 精英阶层
  • 相关内容
  • 热门专题
  • 推荐文章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 Copyright @ https://www.yinlingw.com 引领财经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7136666号
  • 免责声明:引领财经网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并不带表本站观点!若侵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