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生活案例的创新应用

【www.yinlingw.com--股市评论】

  现在时代在不断的变化和前进,对于小学生来说,不仅仅是需要学习好,更需要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今后在社会中才能培养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引领财经网今天为大家精心准备了浅谈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生活案例的创新应用,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浅谈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生活案例的创新应用

  摘 要: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我国越来越注重学生的道德与法治意识。因此,在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依法治國的方针,并将法治融入教育,让青少年了解法律,遵守法律。教育,不仅仅是教人求知,更是教人做人。而本文是以道德与法治课为视角,以培养小学生的法治意识为目标,阐述了对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生活案例的创新应用。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 教学改革 思考对策

  随着教育的不断发展,道德与法治教育逐渐被社会所重视。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发散思维,鼓励学生表达见解,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看问题,树立健康的价值观、人生观。小学生的思想善良稚嫩,正是因如此,他们会不可避免地遭受挫折。而道德与法治课程的设立,正是帮助学生用道德和法律知识去分析所面临的困境和问题,让学生做出正确的行为。因此,将生活案例融入课堂,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取向是教育发展的大势所趋。

  一、道德法治课的重要性

  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国家对教育越来越重视,但是现在中学生犯罪的案件屡见不鲜,因此加强对学生的法治教育已成为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例如,最近几年兴起的“借贷风波”,很多大学生都因此毁了一生,这不仅是没有给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更多的是没有给学生普及法律知识,以至于很多学生因为一时的享受就断送了一生。小学是学生树立健康观念的开始,因此,在小学开设道德法治课是极为重要的。这不仅让学生明白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同时也能让学生在以后的人生中可以守住法律道德的底线。采用生活化教学法,可以降低学生理解的难度,有效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平与法律意识。

  德育即是道德的教育,我国在2007年便提出立德育人的教育思想,德育在我国教育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德育不仅仅是一种教育,更多的是培育,用教师的悉心教导,关爱呵护,让学生真正地理解道德,遵守道德规范,让素质教育深入生活。道德与法律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二者相互依存,相互约束。而对小学生实施道德与法治教育是让学生从小了解什么事情是可以做的,什么事情是一定不可以触碰的。道德是良心的体现,而法律是最低道德行为的约束。

  二、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生活案例的创新应用

  为了让学生对道德与法治有更清晰的认知,教师可以利用生活案例展开教学,生活案例具有现实性,更能触动学生的心灵。

  1.创新生活情景,形成法治意识

  为了增加生活案例的数量,教师可以观察身边的生活,从学生的生活认知基础出发,通过资料调查,运用生活案例适配教学。教师可以根据这一堂课要教给学生的知识为基础,从而进行情景设计,让学生更加深刻地感受到课堂的主题。

  比如,教师可以设计一个情景:一位老奶奶摔倒了,你应不应该扶?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合作讨论,形成自己的判断。然后,教师需要给学生讲清楚应该怎么做,并传递其中所涉及的道德观念与法律知识。我相信这样的教育效果一定比课堂单纯的口头教育要更加有用,多留给学生空间与时间,让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意识以及法律观念。又如:在学习《班级生活有规则》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想象,如果行人和车辆都不遵守交通规则,马路会变成什么样?如果在买东西时,人们都不排队,又会变成什么样?通过讨论,让学生认识到遵守规则的重要性。然后教师可以从社会规则引到班级规则上,让学生思考并判断什么行为是正确的,什么行为是错误的,引导学生做一个遵守纪律的好学生。

  2.经常举行与法律道德有关的活动

  学生时期,是养成健康的道德、法律意识最重要的阶段,因此,教师应多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沟通交流的机会,给学生自我展示的平台,并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理念,正确的法律意识,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而引用生活案例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实现认知内化,也会引起学生的反思,带来全新的学习感知。

  例如:在学习《主动做家务》时,教师先播放视频材料,采用对比的方式介绍两个孩子在家中的不同表现,比如一个认真学习,主动帮妈妈做家务,另一个好吃懒做,经常与妈妈顶嘴。在看完视频后,让学生讨论发表自己的看法,相信通过他们的讨论,便会树立正确的思想。生活案例是学生以及教师最熟悉的信息材料,具有非常突出的教育性。

  只学习理论知识是远远不够的,更要注重将知识运用到生活中的能力。因此,鼓励学生去实践,也是道德与法治教育的重要内容。让学生切身去体验、实践,通过经验与知识的积累,学生会形成自我约束。

  3.从学生学习兴趣入手开展课堂教学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应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积极引导学生。在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以学生兴趣为出发点进行案例选取,提高学生的参与热情。例如,在学习《可爱校园》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通过视频或图片看其他学校的景象,在此之后,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观察自己的校园,寻找校园的可爱之处。事实上,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和学生通过观察和资料的收集,会让学生对校园文明的想法和感受更加鲜明,也能培养学生注重校园文明建设和维护秩序的意识。从学生的生活出发,实现教学目标的生活化,让学生在积极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到知识是道德和法治教育的最终目的。

  三、促进实际应用,坚持知行合一

  通过将生活案例引入道德与法治的课堂,学生对规则意识、道德意识与法治精神会有全新的认识和理解。但这并不代表道德与法治教育就成功了,教师还应在日常生活中抓住德育教育契机,矫正学生不良习惯,让学生将道德观念与法治精神渗透到学习与生活当中,实现全面的、健康的成长。教师也应多向学生传递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念,弘扬社会“正能量”,给小学生构建和谐健康的生活和学习环境。

  总之,加强对小学生的道德与法治教育是真正落实素质教育的基石。教师不仅需要培养学生美好的思想品德,更重要的是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让道德意识和法律观念在学生的心中生根发芽,落实到生活的点滴,真正发挥它应有的教育作用。

  参考文献:

  [1] 李敏、卢梅欣、李凤鸣《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方法类型化思考》,《中小学德育》2019年第12期。

  [2] 詹兴全、吴建玲《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浅谈》,《基础教育参考》2019年第24期。

  浅谈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生活案例的创新应用

  摘要: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是一门生活型的综合课程,所以教师应从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方面来组织教学,即将生活有效引入课堂。下面笔者以小学三年级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为例,谈谈自己在构建生活化课堂中的些许体会。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生活

  一、道德与法治生活化课堂构建的必要性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所以在教学时,教师应时刻关注理论知识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让学生意识到学习理论知识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这样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爱生活的情感,从而使其更好地认识、适应和创造生活,有益于其全面健康发展。

  二、道德与法治生活化课堂的构建策略

  (一)引导查访,观察生活

  知识源于生活,所以学生要积极寻求多种途径细心地观察、了解生活,从中更好地理解知识的内涵。教师要从教学的需要出发,即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验证理论知识,组织和引导学生开展调查、访问活动,活动可以是学生独立完成,也可以是几个小组成员配合完成。通过查访活动的开展,学生从多个角度观察生活,既有效融入了个人情感,又培养了其思维品质。

  以“注意公共安全”为例,教师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生活中的安全小知识,给学生布置课外作业:通过查访收集整理有关安全问题的小知识。学生通过坐公交车、过马路、坐电梯、走楼梯等,进行细心地观察、询问。有些心细的学生抓住安全小知识的主要特征,并用图示的方式呈现出来,如公交车上的逃生标志等。这样,可以让学生养成留心观察公共场所各种安全标志的良好习惯,有效增强其安全防范意识。

  (二)创设情境,再现生活

  教学实践证明,有效教学活动的开展离不开教学情境的创设,尤其是道德与法治课程不可能让学生每一件事情都亲身经历,所以为了让学生更形象、直观地感受知识,教师要以启发性和真实性原则为指导,积极创设形象丰富的情境教学来再现生活,如运用图像、实物、活动、问题、主题讨论等创设情境,增强学生的学习情感体验。

  以“学会自救自护”为例,考虑教材中介绍的一些意外,不可能是所有的学生都熟知的,因此,教师为了增强学生的生活情感体验,可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导入学习:在生活中自己受到过哪些伤害?如何有效解决?此时学生的学习情感被有效激发,纷纷从自己被抓伤、咬伤、摔伤、烫伤等多个角度来介绍。接着,教师展示有关触电、火灾的图像,引导学生分析、探讨如何避免、减少此类伤害。通过创设情境,再现生活的方式,增强了学生的自我救护意识,有益其平安健康成长。

  (三)亲历实践,体验生活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理念来源于生活,反过来又有效地指导生活实践,所以教师应组织开展丰富多样的教学生活实践活动,以理论指导实践,以实践检验理论,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活动,使其加深对实践生活的体验,从中得到收获,并最终在生活中得以落实,从而实现“润物细无声”的教学效果。

  以“保护环境,人人有责”中节水节电的内容为例,教师可先通过多媒体展示有关人们饮水受限、农田干旱、黄河断流、湖面萎缩等材料,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实际行动起来,节水节电,如课间洗手时的水龙头不要长流水、教室的照明灯不用则关、洗拖把的水注意节约等。或者引导学生制定一个在家节水节电的行动方案,并进行追踪、统计,让其切实体会节水节电的必要性。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四)纵横联系,感悟生活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通过道德引导和法治教育相结合,从而积极塑造品德良好、热爱生活的学生。学习活动的展开主要以学生生活为基础,所以教师在组织教学时,应引导学生进行生活的纵横联系,即将自己过去、现在、未来的生活进行联系,通过回顾、整理过去生活的已有经验,指导现实生活,展望未来生活,形成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

  以“日新月异的家乡”为例,教师在组织学习时,要引导学生用心观察、记忆家乡的变化,参照当今生活的进步感叹时代的发展。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献计献策自己长大后应如何为家乡做贡献,使其通过演讲、绘画等形式展示自己的愿望并互评,教师通过适时点评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提升其对社会的关注度,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

  (五)丰富生活案例的解读途径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的知识内容与小学生的实际生活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因此,教师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运用相关的生活案例时,要对其进行合理的解读,这样才能使小学生正确地理解相关的道德知识。而在解读生活案例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对学生的生活认知情况进行全面的了解,不同年级的小学生有着不同的生活认知基础,低、中、高各个年级的学生其自身有着不同程度的生活阅历。基于此,小学教师在对学生进行生活案例的解读时,不仅需要利用多种方式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解读,还要保证解读的知识或者道理与小学生的实际认知情况相符,进而提高生活案例的科学性及合理性,也使小学生能够通过对生活案例的理解,牢固掌握道德与法治的相关知识。

  例如,教师在讲解“幸福生活在一起”的相关内容时,可以在课堂上进行相应的调查,明确班级中少数民族学生的数量,同时也可以让少数民族的学生现身说法,向其他同学介绍自己民族的风俗及特色,让学生更进一步地了解少数民族。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引导,让学生明白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的道理;同时也可以让其他学生讲解在日常生活中遇到或接触到的少数民族,进而拉近汉族学生与少数民族学生之间的距离,让学生充分感受我国大家庭中的幸福与快乐,这种教学模式不仅能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还能够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六)结合生活实际搭建教学情境,从而最大程度地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在小学阶段的道德教育和法治教学中,经常出现教学案例“不实际、没具体内容”等情况,使学生失去学习兴趣。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经常出现,可以在授课前先制定好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首先,要结合学生的实际年龄和教材中的知识点,从他们的生活实际出发,选择贴近他们生活的案例来进行教学。其次,就是对教学过程中的重点案例提前进行筛选和调查,确保教师在授课过程中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效率。如,在“别伤着自己”的教学中,教师应该首先要调查学生在学校、在家、在上下学的过程中都会遇到什么样的问题,找出符合学生生活实际的案例或者利用教材中的知识作为切入点,让学生自己讲述亲身经历等等。如一年级的小丽在周末放假的家中好奇妈妈的化妆品,就开始自己涂抹在脸上,随后脸上开始瘙痒红肿、出现红点,妈妈带她去医院检查后得知是皮肤过敏,小丽告诉医生说平时看见妈妈每天都用,爱美的她对那些瓶瓶罐罐很好奇于是就涂抹到自己脸上了。这个例子就是与生活息息相关的,而且是学生的亲身经历,这样一来课本知识得到了最大化的讲解,同时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因此而调动。

  三、结语

  有效的教学可通过平时生活的潜移默化提升学生的素养,学生只要细心地观察生活、生动地再现生活、真实地体验生活、用心地感悟生活,就能从中不断汲取成长的养分,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许娟.小学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策略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9(2):79-80.

  [2]王艳.“道”融生活“法”在身边:小学低年级道德与法治课堂的实践探索[J].基础教育论坛,2018(28):56-57.

  浅谈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生活案例的创新应用

  摘要:随着我国素质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小学道德与法治的教学效果会给小学生以后的发展带来较大的影响。因此在素质教育改革的背景下,我们要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社会主义价值观为统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坚定共产主义信仰,正确认识各种社会现象。培养有爱心、责任心,具有良好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儿童。

  关键词:小学 道德与法治 人生观 教学策略

  引言: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在小学教学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位置,它是一门向小学生系统的进行德育教育的课程,其教学效果的好坏直接决定着小学生能否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直接影响了小学生的健康全面发展。在实际教学工作中,我们要创新德育工作方式,坚持以人为本,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让学生在良好的环境中陶冶情操,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发展。

  一、以德育活动为主体,注重体验感悟策略

  “教会学生做人”是德育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在德育的实践与探索中,我以人本主义教育思想为指导,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以德育实践为主体,将德育工作寓于丰富多彩的活动之中,让学生在活动和实践中体验感悟,从而提高道德素质和人文素养。

  1、积极开展养成教育活动

  从认知和行为两个方面对学生进行教育和引导,让学生在活动中增强文明意识。在全班开展“争创文明班级、争做文明学生和合格小公民”的教育活动。比如学生上下楼梯靠右走、主动让座、车辆按道行驶等实例交流,让学生知道什么是规则,规则具有法律性。学生会深深地感悟到法可以方便、规范人们的行为,从小必须遵守规则。并要求学生自己给自己定规则,并相互交流规则,如:上课不迟到、独立完成作业、认真听课、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等。

  2、参加社会实践教育活动

  任何知识的学习都是来自实践,最终也将指导实践。我们可以将教学的课堂拓展到实践中去,让小学生在切身参与中去感受,去体验,这样他们才会真正的明白这些知识的真正意义。比如针对当今社会假冒伪劣商品,我组织开展主题为“从我做起,远离假劣”的活动,通过富有意义的活动,树立了保护产权道德意识和法律意识。学生在活动中不断学习、进步,使学生逐步了解道德与法律的关系,从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促进良好的品德到遵纪守法、做合格的小公民,逐渐达到潜移默化的教育效果。

  3、国旗下演讲教育活动

  为了更好地发挥每周升旗仪式的教育作用,主持人、旗手均由本班品学兼优的学生担任,并作国旗下演讲,这样的升旗仪式更能激发起学生强烈的集体荣誉感,增强了班级凝聚力。

  4、节日、纪念日主题教育活动

  每年的清明节带领少先队员到小涧镇双锁山奠基革命先烈;在国庆节组织演讲比赛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二、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策略

  现代化教育理念当中非常强调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需要将学生的位置明确化,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只有这样才能够给学生更多的情感体验,才能够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从而成为全面发展的、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1、教师要勤于积累材料,善于挖掘教学资源。巧于设计情境,真正走近学生天性,让课堂富有情趣。让学生每一节课都有新的触动、新的发现,从而保持浓厚的兴趣、活跃的思维,并产生强烈地求知欲和创新欲。

  2、美国教育教学中流行这样一句话:我听了,我忘了。我看了,我知道了。我做了,我懂了!这句话很明白地告诉我们:作为道德与法治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应充分考虑学生,多参与合适的活动,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使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成为反复亲历体验的过程。

  3、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全面的了解和分析,才能够更好地教授知识,让学生在学习道德与法治课的过程中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三、善于从生活中挖掘素材策略

  小学道德和法治教学和其他学科比起来,更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和自由度。教师可以根据学习的主题,选取不同的教学案例和教学形式来开展教学。

  1、教师要引导学生观察、关注身边的新鲜事,直面社会的热点问题,根据时代的发展,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出发,收集道德和法治教育素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回归现实,活用教材。让生活走进课堂,让教材适应生活,润物细无声地对学生进行品质教育,从而学会做人、做事,近而提高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有效性。例如,教学《诚信是金》一课,要求学生课前收集社会生活中的各种诚信(诚信名言、诚信事例、诚信活动、诚信学习、诚信考试、诚信故事)资源,课间组织学生讨论交流:让学生想象生活在“人人讲诚信的社会”会是什么样?怎样才是讲诚信。“人人不讲诚信的社会”又会是什么样?反思自己的行为是不是讲诚信。通过选择贴近学生生活的话题和活动,来感受诚实守信的重要性。让学生懂得诚信是做人的基本准则,是国家法律赋予的责任,让学生从小就懂得要做一个讲诚信、讲道德的人。

  2、结合学生熟悉的生活实例,充分挖掘、开发生活中的道德与法治相关的素材,以点带面,全方位拓展,对学生因势利导,潜移默化地进行道德与法治教育渗透,使学科教学与法律教育相融统一,为学生的终身成长打根基。

  3、从最接近、最常见的事入手,我们道德与法治教师要善于抓住小事契机,适时适地的对学生进行道德和法治教育。例如,针对学生上课迟到、上课不注意听讲、不按时完成作业、随地吐痰乱扔果皮纸屑等现象,教师要抓住学生存在的小问题,帮助学生分析这些问题的危害性和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法,让他们明白“大错不犯,小错不断”这种错误认识的危害性。正是由于这种“大错不犯,小错不断”的错误想法使他们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使自己一步步走向偏离人生正确方向的轨道。让他们明白为避免误入歧途,必须时刻记住“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告诉学生在积累美德的同时,还要预防和清除腐朽思想和不良习惯的侵蚀和污染,这对于预防和减小青少年犯罪是十分有益的。

  四、抓实日常工作,使德育教育深入人心策略

  日常工作以学生养成教育为重点,班级制定了《小学生礼仪日常规范》。我坚持每天检查,每周总结,周周发放流动红旗;实施学生常规“突查制”,并根据突查结果张贴星级标志;充分发挥“少先队员监督岗”的作用,提倡“人人都是监督员”,及时监督举报不良现象,弘扬正气,使学生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从而形成了积极向上、健康文明的班风,保证了班级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

  俗语说:做人难,育人更难。孩子的心灵是一块神奇的土地,你播种一种思想,就会收获一种行为;你播种一种行为,就会收获一种习惯;你播种一种习惯,就会收获一种品德。教育不仅要教会学生学习,更重要的是要教会学生做人!甘为孺子育英才,克勤尽力细心裁。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们要让道德与法治教育成为生命中最生动的期待,让道德与法治课成为最有魅力的课程,让道德与法治课老师成为学生最喜欢、最尊敬的老师。

  参考文献:

  1.电子文献 发布时间:2013-11-13未来网红领巾集结号-教研论文上传 贾利芳

  2.电子文献 发布时间:2015-10-21 昆阳镇四小 语文 赵方芳

  3.王秋波.案例教学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J].山海经(故事),2016(12).

本文来源:https://www.yinlingw.com/caijing/51066.html

  • 相关内容
  • 热门专题
  • 推荐文章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 Copyright @ https://www.yinlingw.com 引领财经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7136666号
  • 免责声明:引领财经网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并不带表本站观点!若侵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