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政策个人感想

【www.yinlingw.com--基金公司】

   个人,或者称个体,一般指一个人或是一个群体中的特定的主体。引领财经网为大家整理的相关的双减政策个人感想,供大家参考选择。

  双减政策个人感想

  最近,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表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训练负担的意见》。意见建议各地不要审查新的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科类校外教育机构,学科类教育机构不得上市融资,严禁资本化运营的校外教育机构不得占有国家法定假日、假日、寒暑假组织学科类教育等。
  双减政策出台后,很多人抱怨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反而加剧了不公平。因为虽然机构被取缔了,但上大学还是需要按分数排名。许多家庭雇用私人教育,普通人只能找到价格便宜的大学生。有钱人邀请原研修机构的名师老师,但价格一定很高。
  进入名校的学生大部分来自富裕家庭。会造成更大的不公平。
  但公平在社会运转效率面前真的重要么?有必要为公平引起更无意义的内卷吗?
  我认为市场经济发展的动力本身就是人们对公平的追求。但是,市场不是万能的,教育这样的公益性质也需要交给市场吗?
  富人有着优渥的教育资源,普通群众没有。因此,市场发挥作用,教育机构的兴起,普通人也能享受优秀的教育资源,是一个逐渐公平的过程。
  但是,这样追求公平的过程背后有成本。例如,无意义的内卷、普通家庭的高教育支出痛苦、孩子们的心理健康无法保证等。
  因此,公平重要还是效率重要,在这种情况下,要实现公平,社会必须陷入大规模的无意义内卷。
  私以为,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来讲,历史上人们每次社会变革,虽然表面上都是打着公平的旗号,但本质上是对社会效率的追求。
  例如,封建王朝的霸权,社会运营效率低下,饥饿持续了几年,不仅仅是阶级分化不公平。正如家家富贵的开元盛世的唐朝,阶级分化其实是非常严重的,所谓的盛世更多是因为生产力的发展导致政治的稳定。中国农民只要吃得起饭就不会揭竿而起。
  资产阶级革命也一样,虽然有公平的口号
  实际上也诞生了资本家与独裁者。社会不公平的现象并没有改善,但是让社会生产力相比于封建时代大大提高。
  包括后来的社会主义革命,以及资本主义国家的内部改良法案,都是资本主义导致经济危机的时候诞生的,没有经济危机就没有社会变革。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个经济基础就是社会效率。就是无意义内耗的减少程度。
  再比如上个世纪的社会主义改造,忽视了效率,一味的追求公平,也导致了三年困难时期。
  追求公平是人类的天性,但为了追求效率放弃公平也是自古以来的选择,这也是人类不公平的起源。而效率与公平之间的矛盾就是社会发展的动力。
  综上所述,《双减》政策能否带来公平并不重要,但从减少社会资源浪费的角度来讲,我认为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好事。

  双减政策个人感想

  1,双重释压:学生和家长都可以减少些压力
  在这个“比”的社会,学生读书求学好似已经从正常接受教育,上升到了给家长“争光添彩”。
  家长们为了让自己孩子比其他学生更优秀,勒紧裤腰带过日子,不仅如此跳槽理由优先性就是“让我干什么都行,钱给到位,一切没问题。”而学生因此要承受无数课外班,还有本来学校的作业量。早熟心理也开始生根发芽,为了让家长的钱不白花,只有用优异得成绩和考上重点学校,回馈家长。
  因此,考试季学生跳楼事件频发。所以从政策角度,可以让学生回归到学校常规教育,一来、减轻学生做作业的精力管理和心理压力;二来、家长也不用为了孩子课外辅导班费用像拉不完磨的驴一样。
  2,整顿市场:借此整顿教育行业资本化泛滥
  怎么理解呢?
  培训机构纷纷抬高服务价格,甚至不惜搬出“伪需求”
  什么是伪需求?只要不是用户真实需求,我觉得都叫伪需求。
  前段时间我自己去报个硬笔书法班体验课,正好授课老师也在教学生软笔书法,很直观地说,书法课授课价格着实惊艳我一把,连续每日上课,1年下来,授课价11800人民币。
  为什么说这是个伪需求案例?因为书法是模仿和勤加练习。老师课堂正常教课是没错,但是回家勤加练习总是出成效的。为什么要抬出1年期授课价格?
  我总结下来就是,家长得钱太好赚,薅羊毛要从孩子身上下功夫。

  双减政策个人感想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要求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严格控制书面作业总量,保证学生睡眠时间;全面规范管理校外培训机构,坚持从严治理。
  这被称作“双减”政策。
  文件要求,校外培训机构不得占用国家法定节假日、休息日及寒暑假期组织学科类培训。
  大多数的家长表示欢迎“双减”政策,认为同时也减轻了家长的负担。
  校外各种名目的培训班,都需要资金的支持,看着其他孩子们都报了辅导班,自己的孩子不报,怕跟不上。迫于压力,只能自己省一些,不能苦了孩子。
  再有,周末、寒暑假,孩子上辅导课,不论天气如何,刮风下雨、酷暑难耐,家长都需要接送孩子上下辅导班。
  大家现在普遍的感受是:现如今培养一个孩子太贵了,一年花几万元上辅导班都是正常的,有的甚至更多。
  也有一些家长表示担忧,虽说政策出来了,但是中考和高考还是要看成绩,培训机构依然有市场需求。不能在线下开培训班了,会不会转到线上或者是一对一的教学。
  我们都知道,线上教学的质量和面对面还是有差别的,孩子的注意力,自控力,都对线上教学质量有直接影响。
  而且,一对一的私教课程,学费比大班课要高很多,无疑加重了家长的负担。
  另外,如果培训机构从“地上”转到“地下”,家长们还要四处去打听。
  这个暑假已经有多个在家中开班的辅导老师被举报,也证实了家长们担忧的种种问题。
  已经习惯了上校外辅导班的孩子们接下来如何安排时间,不虚度;家长们自由的时间相对少了,如何安排时间陪伴和辅导孩子,这些都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
  “双减”政策的推出,无疑是对教育培训机构的一次重拳打击,很多培训机构寻求转型,也有一些在观望。
  新东方因率先开设父母培训课、体育课等被送上热搜。
  父母培训课意味着,作为家长的父母们,除了要朝九晚五的上班,加班,赡养父母,照顾孩子,辅导作业,还要拿出时间和精力去上“优质父母培训课”。
  父母的确应该学习,提升自己,以便更好的培养孩子。这是毫无疑问的。
  且不说这门课程是否可以如期开起来,如果把这个作为一门课程或者迫于压力不得不上的课程,最直观的无疑是给家长们增加了负担和困难。每个家长的水平不一样,如果学完了这门课程,孩子没有考好,责任在家长还是孩子,无形当中增加了家长的焦虑和压力。
  近几年,老师和家长的关系也变得微妙。
  很多家长表示,一些老师为了开自己的培训班挣钱,该讲的知识点在课堂上不讲,而是在自己的辅导班讲。应该老师批改的作业,在家长群里变成了家长的任务。
  学校是孩子们的主要战场,学校的课堂教学质量是源头。
  我们上学的时候,没有微信,没有家长群,没有家长和老师的微妙关系。
  作为85后的我,依稀记得九年义务教育时,各科老师伏案批改作业的身影。
  教育行业将如何改变,我们拭目以待。

本文来源:https://www.yinlingw.com/jijin/153426.html

  • 相关内容
  • 热门专题
  • 推荐文章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 Copyright @ https://www.yinlingw.com 引领财经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7136666号
  • 免责声明:引领财经网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并不带表本站观点!若侵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