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人民至上

【www.yinlingw.com--基金知识】

  坚持人民至上着眼“十四五”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凸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制度自信。引领财经网为大家整理的相关的坚持人民至上,供大家参考选择。

  坚持人民至上

  “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强化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重视化解可能出现的‘疫后综合症’”……刚刚结束的全国两会上,习近平总书记与代表委员共商国是、共谋良策,心系民生冷暖、胸怀万家忧乐,“人民”是一个念兹在兹的主题。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体现了党的理想信念、性质宗旨、初心使命,也是对党的奋斗历程和实践经验的深刻总结。”在参加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中国共产党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根本目的就是为了让人民过上好日子,无论面临多大挑战和压力,无论付出多大牺牲和代价,这一点都始终不渝、毫不动摇”,着重强调“必须坚持人民至上、紧紧依靠人民、不断造福人民、牢牢植根人民,并落实到各项决策部署和实际工作之中,落实到做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中去”。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深刻阐明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精神实质、丰富内涵、实践要求,体现了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和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彰显了人民领袖坚定的人民立场、真挚的为民情怀,在广大干部群众中引起热烈反响,凝聚起亿万人民同心同德、奋勇前行的强大力量。

  为什么人的问题,是一个根本问题,彰显政党性质,也体现在重大关头的价值追求上。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中,习近平总书记一开始就明确要求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党中央采取的所有防控措施都首先考虑尽最大努力防止更多群众被感染,尽最大可能挽救更多患者生命。上至108岁的老人,下至出生仅30小时的婴儿,我们全力以赴投入救治,在全国范围调集最优秀的医生、最先进的设备、最急需的资源,救治费用全部由国家承担。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可以不惜一切代价。”抗疫斗争的“中国答卷”,充分展示了中国力量、中国精神、中国效率,充分彰显了我们党人民至上的价值追求。

  为什么我们党能始终坚持人民至上?那是因为我们党从诞生之日起就是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忠实代表者,除了人民利益,党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这是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我们党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从根本上说,党的理论就是一切为了人民的理论,党的路线就是一切为了人民的路线,党的事业就是一切为了人民的事业。党的十八大以来,“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应”的全面深化改革,“不让一个人掉队”的精准扶贫,“向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亮剑”的反腐败斗争,“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的生态文明建设……始终强调“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始终坚持“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我们才能在960多万平方公里大地上,书写下温暖人心的中国故事。

  人民至上不是一句空洞口号,必须落实到具体行动中。今天,我们正处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决战决胜阶段。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是一个“数字游戏”或“速度游戏”,而是一个实实在在的目标。怎样在疫情防控常态化前提下推进各项工作?怎样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怎样攻克贫中之贫、困中之困,啃下最难啃的硬骨头?说到底,就是要心里装着人民,始终做到民有所呼、政有所应,用心用情用力做好为民服务的工作,切实解决群众关心的就业、教育、社保、医疗、住房、养老、食品安全、社会治安等实际问题。这样,才能真正把人民至上刻写在老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之中,让全面小康得到人民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

  今年全国两会上,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动:人民大会堂里,全体与会人员肃立默哀,向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牺牲烈士和逝世同胞表示深切哀悼。“与天下同利者,天下持之;擅天下之利者,天下谋之。”只要我们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的价值理念,践行服务人民的铮铮誓言,就一定能与亿万人民一起,创造更美好的生活、奔向更美好的明天。

  坚持人民至上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根本目的就是为了让人民过上好日子,无论面临多大挑战和压力,无论付出多大牺牲和代价,这一点都始终不渝、毫不动摇。为人民谋幸福是党的永恒初心,人民至上是党的不变坚持。

  人民至上是党的根本立场。中国共产党章程明确规定,党除了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党在任何时候都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同群众同甘共苦,保持最密切的联系,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决不允许党员干部脱离群众。党员干部要以党章为镜,不断改造主观世界、加强党性修养、加强品格陶冶,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人民,强调人民群众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前进的决定力量。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品格,人民立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提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党领导人民的奋斗目标,这赋予了人民立场鲜明的时代特色,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表现。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价值追求,体现了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实现“保护人民生命和身体健康”的一系列举措安排。

  “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是党的根本工作路线。人民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最大底气,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党章明确指出,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党风问题、党同人民群众联系问题是关系党生死存亡的问题。党在自己的工作中实行群众路线,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党长期执政的重要法宝,就是深深扎根于人民中间,始终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的工作路线。唯其如此,我们党才能在面对各种挑战和重大困难时,始终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做到紧紧依靠群众、有效组织群众,不断汲取群众智慧、凝聚群众力量,形成无坚不摧、无往不胜的实践伟力,从而夺取一个又一个胜利。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健全为人民执政、靠人民执政各项制度,要求把尊重民意、汇聚民智、凝聚民力、改善民生贯穿党治国理政全部工作之中。要在各项工作中始终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完善党员干部联系群众制度,创新互联网时代群众工作机制,始终做到为了群众、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引领群众、深入群众、深入基层。新时代我们要勇立潮头、争当时代弄潮儿,善于把群众组织起来、团结起来,从而汇聚起“万众一心”加油干的磅礴力量,砥砺“越是艰险越向前”的昂扬斗志,把陕西新时代各项工作不断推向前进。

  增进人民福祉、让人民满意是党的一切工作的终极评价标准。我们党要做到长期执政,就必须永远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风雨同舟、同甘共苦。党章明确指出,各项工作都要把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作为总的出发点和检验标准。要把人民福祉作为评价检验我们各项工作的终极标准,把为民造福作为最重要的政绩。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共产党就是为人民谋幸福的,人民群众什么方面感觉不幸福、不快乐、不满意,我们就在哪方面下功夫。”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归根结底是为了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人民接续奋斗的时代大变革中,始终坚持人民是我们党的工作的最高裁决者和最终评判者,坚持党的执政水平和执政成效都不是由自己说了算,必须而且只能由人民来评判,最终都要看人民是否真正得到了实惠,人民生活是否真正得到了改善,人民权益是否真正得到了保障。在当前做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全省党员干部要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政绩观、事业观,不图虚名、踏实务实,始终把持续增进三秦百姓福祉作为我们坚持党的领导、做好各项工作的价值依归。我们要用心用情用力,全面完成脱贫攻坚各项任务,把稳就业摆在突出位置,办好人民满意教育,推进健康陕西建设,建设更高水平平安陕西、法治陕西,勠力同心,奋力谱写陕西新时代追赶超越新篇章。

  坚持人民至上

  始终坚持人民至上,是无产阶级政党对待人民群众的根本立场,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要求,对于不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人民至上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要求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过程的积极主体,对社会发展起着决定作用。马克思指出,作为人民群众主体的无产阶级是人类解放的“心脏”。他在《神圣家族》中写道,“历史活动是群众的事业,随着历史活动的深入,必将是群众队伍的扩大”,明确地表述了人民群众是历史主体的思想。毛泽东指出:“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人民是创造历史的动力,我们共产党人任何时候都不要忘记这个历史唯物主义最基本的道理。群众史观作为关于人民群众地位和作用问题的唯一正确和科学的历史观,是唯物史观关于社会历史观基本问题的原理在人的作用问题上的运用和体现。人民至上就是这一思想的实践运用。

  人民至上是马克思主义产生和形成的逻辑起点。十五、十六世纪,空想社会主义者开始关注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的生存状况和根本利益,受当时历史条件和认识能力的制约,他们的学说一直处于空想阶段。到了十九世纪三四十年代,马克思恩格斯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深刻批判资本主义社会使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陷入悲惨处境,深入思考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打破枷锁获得解放的途径,期望未来建立一个自由平等的美好社会。这种价值取向决定了他们理论的根本立场观点方法和价值目标导向,是以维护和捍卫无产阶级及劳动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逻辑起点的。这就使社会主义由空想状态的思潮变成能为人民群众带来利益、改变命运、争取自由解放的科学。

  人民至上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和落脚点。马克思主义作为一个博大精深的科学体系,人民至上是其整个思想体系和全部理论观点的核心,是马克思主义先进性和科学性的重要标志,也是科学社会主义不可动摇的原则。马克思主义所追求的终极目标,是实现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的人类大同社会。人民至上为无产阶级政党肩负起推动人类社会最终走向“自由人的联合体”的历史重任提供了根本的精神支撑。

  人民至上在当代中国的运用与发展

  9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人全面践行无产阶级政党的群众路线,提出了一系列关于密切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重要观点,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这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最新理论成果,是中国共产党人对人民至上的最新运用与发展。

  不忘初心,以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奋斗目标,彰显人民主体地位的价值取向。“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体现了新时代人民主体地位的价值取向。在马克思主义看来,人民的主体地位,体现在社会的各领域、社会生活的各方面、社会历史的各维度之中。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人民群众是实践主体、认识主体、利益主体、权力主体、价值主体的统一体,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中坚力量。

  始终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高度重视人民利益的实现。马克思主义认为,利益是推动社会历史进步和人类一切社会活动的最终动因。利益作为各种社会关系的外在表现,既是人的主体性的产物,又是人的主体性的社会表现形式。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体现了党的利益与人民利益的高度一致性。我们党历来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根本宗旨,把代表和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根本价值取向,把为人民群众谋福祉作为至高价值追求。广大党员干部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价值观,时刻把人民群众放在心上,准确了解人民群众所思、所盼、所忧、所急,把群众工作做实、做深、做细、做透,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

  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坚持和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同人民群众保持血肉联系。根据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的阐述,结合中国实际,中国共产党人创造性地提出了群众路线,即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无论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还是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人民群众永远是最中坚、最彻底的力量且不可替代。进入新时代,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将中国共产党坚持走群众路线这一独特优势和优良传统发扬光大,始终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充分发挥广大人民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不断把为人民造福事业推向前进。

  人民至上在新时代的实践意蕴

  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在统筹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和治党治国治军的实践中,立足新时代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始终坚持人民至上,使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具体实际有机结合,在全面推进治国理政伟大实践中发挥巨大作用。

  一是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向前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中国共产党带领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探索出来的符合中国国情和社会建设的道路、理论、制度和文化,是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理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的结论、人民的选择。只有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才能保证人民群众得到最多实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作为一个博大精深的理论体系,是历史逻辑与现实使命的有机统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理论的制度保障,是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保障中华民族复兴大业得以实现的制度体系,实现了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二是开辟了马克思主义群众观新的里程碑。马克思主义群众观认为,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前进的主要社会力量。我们党自诞生之初就把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奋斗目标,把人民群众作为价值实现的主体,把人民群众的需要及其满足程度作为价值评判的最终依据和根本标准。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把人民群众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一切工作得失的根本标准,使我们党始终拥有不竭的力量源泉。

  三是凝聚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磅礴力量。中国梦是一个动态发展的历史进程,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全体中国人民前仆后继,接力奋斗。中国梦归根结底是人民的梦,只有国家富强,人民群众才能得到幸福;只有民族振兴,人民群众才能安居乐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人民的主体地位,顺应时代潮流,把握历史发展趋势,凝聚全体中国人民的集体智慧和磅礴力量,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本文来源:https://www.yinlingw.com/jijin/53857.html

  • 相关内容
  • 热门专题
  • 推荐文章
  • 推荐排行
  • 随即浏览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 Copyright @ https://www.yinlingw.com 引领财经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7136666号
  • 免责声明:引领财经网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并不带表本站观点!若侵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48小时内删除!